昨日,廣東省市、縣(市、區)長現代財政制度專題培訓班上,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徐少華深入剖析了廣東現行財政體制中存在的問題,並透露了下一步的改革對策。他說,今年要制定省、市、縣政府事權與財政支出責任劃分的工作方案,併在珠三角和粵東西北地區各選1個市進行試點,明確各級政府分擔資金的比例和標準。
  問題
  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不清晰、不明確。
  財政供給“越位”和“缺位”並存;各級政府事權和支出責任缺乏明晰的界定;支出責任缺乏健全的協調機制。一般性轉移支付比重偏小,專項轉移支付項目過多、規模過大、資金分散;財力與事權不匹配。
  改革對策
  明確各級政府分擔資金的比例
  建立省以下事權與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誰該乾什麼事”來決定“誰掏錢”,再通過收入劃分調整和完善轉移支付制度,讓“事”和“錢”相匹配,合理配置各級政府支出責任,明確各級政府分擔資金的比例和標準。轉移部分政府事權,減少政府對微觀事務的管理職能,逐步退出競爭性領域。
  合理確定部門各自的權責範圍和職能重點,堅持一項事權原則上由一個部門負責,確需多個部門共同履行的事權,明確牽頭部門,分清主次責任。
  合理劃分各級支出責任。對於由本級獨立承擔的事權,由本級統籌財力安排,承擔支出責任;對各級共同承擔的事權,則合理確定省市縣資金分擔比例;政府年度預算確定後,對新增事權原則上由出台新增政策的一級承擔主要支出責任。
  問題
  預算管理制度不盡科學,預算支出行政決策機制不健全。
  預算體系不夠完整統一,公共財政、政府性基金、國有資本經營和社會保險基金四大預算的功能地位和相互關係還不夠清晰,缺乏有效銜接。預算約束剛性不足,《預算法》規定嚴格按預算安排支出,但在實際預算執行中,由於預期不足和人為因素,往往存在年終預算隨意追加、變更頻繁的問題。
  資金分配和支出的行政決策缺乏有效約束,一些地方在民生保障和剛性運轉支出存在缺口,卻不斷向形象工程、政績工程砸錢。分配過程沒有完善的項目庫,導致先安排錢,再定項目,自由裁量權過大,使用績效難以得到保障。
  改革對策
  各級財政建立全口徑預算體系
  全省各級財政建立覆蓋公共財政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和社保基金預算的全口徑的預算編報體系,加大將政府性基金預算中應統籌使用的資金調入公共財政預算的力度,提高國有資本收益上繳公共財政比例。
  實行中期財政規劃管理,編製中期滾動預算;改進年度預算控制方式,公共財政預算審核的重點由財政收支平衡狀態向支出預算和政策拓展;加快項目庫建設,逐年擴大管理範圍,解決多年來“錢”找“項目”的問題。
  問題
  財政調控經濟社會發展的杠桿作用不突出。
  調控經濟社會發展理念錯位。習慣用“有形之手”干預經濟活動,對市場競爭性領域管得過細,微觀事務管理較多,很多資源直接投向了企業以及競爭性領域,導致企業對政府的依賴。調控經濟社會發展方式單一。習慣“點對點”對企業個體方面的支持,“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統籌考慮提高公共服務質量、優化發展環境支持措施不夠,缺乏“點對面”的統一性和普惠性,造成財稅優惠政策的碎片化。
  改革對策
  制定投資主體準入的負面清單
  建立政府向各類投資主體公平配置公共資源的機制。合理界定政府可配置公共資源的範圍,將經營性財政資金、自然性資源、公共性資源、資產性資源、行政性資源等納入可配置公共資源的範圍。
  合理界定投資主體範圍,包括政府機構、各類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並制定投資主體準入的負面清單。合理選擇公共資源公平配置方式。不同的公共資源類型,選擇公開招標、公開拍賣、掛牌交易、競爭性評審及其他市場化配置方式。
  建設規範運作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推進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管辦分離”,建立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競爭機制。深化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改革,今年要在珠三角和粵東西北各選一個市在交通、能源、城建、準公益社會事業等領域展開公共資源用於經營性項目的競爭性配置試點。  (原標題:“誰該乾什麼事”來決定“誰掏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c90zcjwr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