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路上穿行而過的電動自行車,時常在機動車道中拐進拐出。路遇紅燈,許多電動自行車車主不願停下,只要稍有縫隙,便會衝到馬路中央,與兩側駛過的機動車擦肩而過。
  電動自行車事故時常在搶行與超載中發生。交管部門的統計數字顯示,2012年全國因交通事故共造成59997人死亡。其中,因電動自行車死亡的人員共5314人,受傷者近2.7萬人。
  較高傷亡率的背後,是電動自行車不戴頭盔、野蠻騎行、違法上路和瘋狂超速。
  1輛電動車擠上4個人
  下午1點,朝陽路定福莊十字路口。一輛電動自行車上坐了三個成年人,騎車人只坐到了車座的一少部分,在經過一道溝坎時,電動自行車發出了“吭吭”的響聲。而在自行車的腳踏板上,放著一個黑色塑料袋的包裹。電動自行車穿過路口,由東向西駛過。
  類似電動自行車載人的情況屢見不鮮。
  一名穿藍色上衣的中年男子跨上一輛電動自行車,在他的身後斜坐著一名婦女,沒有任何防護措施,口中還在吃著食物。20分鐘時間里,共有49輛電動自行車經過,其中3人共騎電動自行車的有3輛,2人共騎電動自行車的有21輛。1輛電動車甚至由4人共騎,1名男子身後有一名年輕女子抱著嬰兒坐在后座,男子前面還站著1個小女孩。而根據規定,駕駛非機動車時,成年人駕駛自行車可以在固定座椅內載一名兒童,但不得載12歲以上的人員;未成年人駕駛自行車不得載人。
  小學門口,是電動自行車違規載人現象的另一類高發路段。
  下午3點30分左右,海澱區某中心小學門口,家長們站在學校門口等著即將放學的孩子。學校門口狹窄的小路兩邊停滿了來接孩子的汽車,只留下勉強能通過一輛機動車的寬度。車流中,一名中年男子裹著厚厚的棉衣、輕巧地扭動著電動自行車的車把,左躲右閃地挪到學校門口。不一會兒,男子對著剛剛跑出校門的一名男孩招手:“快,快上車,回家!”說完,父子倆走向停在一旁的電動自行車,一前一後地坐上去,快速離開。半小時里,駕駛電動自行車來接孩子的家長有8位。
  喇叭聲此起彼伏,險象環生。不管是家長還是學生,當電動自行車從車流中鑽出、以不亞於機動車的速度行駛時,臉上沒有一絲擔憂。“專賣店里賣的車都帶后座,不就是為了帶人嗎?”一位家長表示,自己從沒聽說過電動自行車不讓帶人,“安全方面不會出問題,能剎車呀。”
  記者還註意到,無論是家長還是學生,沒有一個戴頭盔的。
  路口闖燈小區野蠻騎行
  朝陽區雙會橋下,一名男子騎著一輛藍色電動自行車,車前方坐著一個兩三歲的小孩,車尾坐著一名婦女。當紅燈亮起時,電動車在機動車隊伍間隙中游走到停車線處,趁斑馬線上的人群中露出了一個間隙,男子突然加速從人群中穿過,有行人差點避之不及被撞上。
  一名送貨男青年騎電動車由北至南騎行。前方紅燈亮,男青年卻沒有減速,而是繼續闖過紅燈快速騎走。“這樣的騎車人現在太多了,現在過馬路,最怕的不是機動車,而是時不時躥出來的電動自行車。”一名行人站在斑馬線上躲避著從左側疾馳而來的電動自行車。
  在朝陽路三間房路口,紅燈亮起時,所有機動車輛依次停在停車線後,等待信號燈變綠。一名騎著電動自行車的小伙子由東向西騎行,環顧了四周後,見南北方向機動車並不多,便加足“馬力”硬闖紅燈,三四輛電動自行車也緊隨其後“沖關”。
  在小區中,一些電動自行車同樣野蠻騎行。
  自從有了導盲犬珍妮,盲人鋼琴調律師陳燕的出行變得安全和方便了許多。在此之前,陳燕曾經在自己居住的小區里被一輛電動自行車剮倒,摔傷大腦。
  一天,陳燕在小區里的路上走著,“跟平常一樣挨著路邊走,就是因為怕出危險。”接近路的轉彎處,陳燕還沒反應過來是怎麼回事,她已經躺在了地上,“整個過程也就一秒鐘的時間。”
  陳燕相信自己的聽力比大多數人要好很多,“在外面走路時,安全起見,我都不戴帽子,頭髮也梳起來,為的就是不遮擋住耳朵,能夠聽清周圍的情況。”即便如此,在那條安靜的社區小路上,陳燕還是被剮倒。“小區里一位鄰居告訴我說是一輛電動自行車,當時它轉彎,速度很快,轉了彎後輪把我剮倒,我摔了,車一溜煙沒影兒了。”
  從此,電動自行車讓陳燕避之唯恐不及,“真的聽不到它開過來的聲音,很多時候是我聽到了,它也已經緊貼著我了。”被剮倒後,陳燕當時覺得頭暈,到多家醫院求診才查明。到現在,她還遭受著後遺症的影響。
  不只是陳燕,很多老年人也表達了對電動自行車的不滿,“在小區里嗖一下過去了,尤其是拐彎的時候,也不管旁邊有沒有人,只顧著搶道。”
  出租車最怕騎電動的
  在朝陽路與青年路的交會口,過往車輛中,電動車占了不小的比例。經過的32輛電動自行車中,21輛電動自行車騎進了快車道,與機動車混雜在一起。
  朝陽路主路中,快速公交2號線的專用道上,不時出現電動自行車的身影。“騎電動自行車的人一看專用道沒有車,有的就直接拐進來了,從這嗖嗖地騎。”一名站務員說,遇到公交車出現的時候,電動車則快速拐進臨側的機動車道。
  晚上5點,電動自行車紛紛與機動車搶道,占用機動車道行駛。不少自西向東的騎著電動自行車車主見縫插針,使得這段原本擁堵的道路更加難走。兩輛電動自行車在機動車道中併排由西向東行駛,擋住了後面車輛的正常行駛。後面一輛小汽車鳴笛示意,兩名電動自行車駕駛人依舊在機動車道中騎行,並未讓道。
  一名私家車主告訴記者,許多電動自行車駕駛人在機動車道上任意行駛,與機動車搶道,給城市交通帶來很大的安全隱患。
  出租車司機張師傅說,在出租車司機這個群體里,跟電動自行車發生剮蹭事故,大部分是在靠邊停車的時候,“很多,經常聽到同行抱怨。”張師傅表示,在他聽說過的這類剮蹭事故里,機動車占主要責任的不多,多發生在拐彎路段或是在電動自行車突然躥進機動車道時,“基本上發生違章行為的都是電動自行車。”
  張師傅透露,在仔細觀察後,為了避免在靠邊停車時有電動自行車“冒險鑽縫兒”,司機師傅們一般都把車停在距馬路沿30釐米以內的位置。“一般電動自行車的車把寬度是50釐米或50釐米以上,我們停車跟馬路沿的距離小於30釐米,就是為了不讓電動自行車騎行者抱著僥幸心理加速鑽過去,讓危險發生的可能降到最低,這樣對誰都是好事兒。”
  電動車必須上“緊箍咒”了
  “電動自行車從邊上騎過來時一點聲音也沒有,橫衝直撞,沒有車牌,沖了紅燈也不會被處罰。”一名私家車主認為,如果能給電動車強制上車牌,一旦出了事故,能夠迅速找出駕駛者,處罰、理賠都能對號入座。
  “為了便於對電動自行車的管理,要給上路行駛的電動自行車上‘戶口’。”業內人士表示,給每一輛上路行駛的電動自行車上一個牌號,發生交通違章和事故逃逸便於查處,掌握對電動自行車管理上的主動權,使電動自行車駕駛人的行為牢牢控制在交警部門的監管當中。電動自行車上路後,不走非機動車道而上機動車道,是怕造成電動自行車“資源”上的浪費。“騎電動自行車的群體普遍認為,車速能快為什麼不快呢?要快就必須上機動車道。所以,要堅決剋服市民的這種心理,禁止電動自行車上機動車道,對違法上機動車道行駛的電動自行車,要依法處罰,堅決杜絕電動自行車進入機動車道行駛。”
  業內人士表示,我國道路交通法規專家們正在研究制定《電動自行車安全管理條例》,並有望率先在北京實行。該條例將對電動自行車生產、銷售、駕駛等方面進行規範,如不可以超規格改裝電動自行車、要設定安全行駛速度,更重要的是給駕駛者定了規矩,如不能上高速或環路行駛,駕駛時必須佩戴頭盔,后座限制載人,違規者將受到處罰等。王溦 攝 J209J237  (原標題:脫韁的電動自行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c90zcjwr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